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主播资讯>

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 -介绍-娱乐

2024-08-22 11:50:08人气:0编辑:翻土豆儿菜菜

 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

张亚东

在音乐人张亚东心中,综艺《乐队的夏天》名字本身就很好。“因为夏天代表了悸动的青春、生动的味道,是记忆里最鲜活的部分。‘乐夏’虽然是一档关于乐队的节目,但它一直和情感有关,勾连起来的是童年、友谊,以及小时候心驰神往的摇滚乐世界。”

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三季落幕,炎夏也随之消散,但没有退去的是音乐中的躁动与热情。张亚东以“超级乐迷”的身份与乐队和观众们共度了三个夏天,那些欢呼与哽咽、泪水与汗水,以及彼此共度的时光都交织成了特别的记忆。

在这档节目中,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张亚东?大概是因为在金牌制作人的身份之后,一个普通人不疾不徐的真情流露。正值“乐夏”第三季收官,他对我们说:“摇滚乐从来都是反教条、甚至是“愚蠢”的,但是很绚烂、很美。它的蠢正是打开另一扇窗户的机会。”

这一次,我们与张亚东约在了他位于北京的工作室。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乐器、合成器,还有绘画、书籍、收藏品、充满设计感的家具,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他个人独具的气质,我们也得以窥见他生命中一组组相互对照的有趣关键词。

 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

张亚东

2023年夏天,张亚东再次来到河北廊坊的大厂影视小镇录制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三季,这也是2020年上一季节目的录制所在地。三年,故地重游,心中充满感慨。 其实在“乐夏”第三季节目录制前,张亚东婉拒过邀请他继续担任“超级乐迷”的提议。他并不反感综艺,只是愈发觉得坐在台下评价别人是一件特别难的事。“我并没有什么观点想表达,也从不觉得自己就是正确的,更不想辩论,怕说话。”

后来马东一个电话,他还是干脆地答应了邀约。因为马东一直以来都是节目中最理解他并保护他的那个人。张亚东半开玩笑地说,自己真是继承了父母二人的脾性——父亲是老好人,母亲是暴脾气,于是自己成了一个暴脾气的老好人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节目中看到那个略显社恐但坚持诚恳表达、偶尔也会发飙的他。

但张亚东在节目中爱说“特别好”,绝不是“老好人”的表现,而是音乐制作人的特点使然,他始终能看到人和作品的闪光点。在所有参加节目的乐队中,他也有自己的心头好——第三季的超级市场、八仙饭店,第二季的Mandarin,却都没能走到最后。“虽然节目已经三季了,但观众的喜好可以说丝毫未变,一方面我很尊重,但内心多少有些遗憾。”

抛开赛制,在张亚东心中每支乐队风格迥异,每个人的出发点、创作理念以及表达方式都不一样,音乐作品本就不该拿来比输赢。三季节目下来,张亚东愈发觉得自媒体时代有这样的音乐综艺节目非常不易,不同年代、不同特质的乐队相互碰撞,发生化学反应。每一支参与节目的乐队都有变化,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乐队文化的发展。“乐队和乐迷之间彼此选择,各找各的群体,名次不是问题,大家展示自己就够了。”

有一期节目录制最后,马东请每位乐手说两句心里话,第一位乐手毫无准备,紧张地把话筒传下去,身边的乐手连忙说:“我终于有机会说话了。”

这让张亚东更加觉得,自己这种所谓“掌握话语权”的人最好不要说废话。他甚至对在场的所有人说:“我发言的时候,如果大家觉得有任何不对,请随时打断,我可以马上不说。”当然,也从未有人真正打断他。

 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

张亚东

说不清从何时开始,张亚东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常客,除了“乐夏”,《谁是宝藏歌手》《我们民谣》等音乐节目评委或点评嘉宾里都有他的身影,“张亚东”似乎已经成为各大音乐节目嘉宾中“专业”的代名词。 

然而,对比几年前,他的表达也有了微妙的变化。最近的他愈发呈现感性的一面,该哭哭,该笑笑,相比于专业制作人的身份,他更愿意成为一个有喜怒哀乐、可以真情流露的“人”。

“你是母亲的长河,我是寂寞遥望灯塔的躯壳;遥远的,遥远的,你像永无法触摸……”当听到“麻园诗人”唱响原创歌曲《黑白色》,张亚东也一改平日的儒雅安静,在起立呐喊中流下了思念的眼泪。

“在节目中,你只能随时切换自己的角度,有时是制作人,有时是吉他手,当听到《黑白色》的时候,我就变成了我奶奶的孙子。他(指《黑白色》创作者苦果)跟他姥姥一起长大,我跟我奶奶长大。那些歌词一瞬间触动了与此有关的个人情感。这种情况下没人能跳脱出来拥有绝对客观的立场。所有的感动都和‘我’有关。”

张亚东承认自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,但他懂得控制。感性之上,他更偏爱客观、纯粹的美。比如他痴迷于古典音乐逻辑严谨、对位整齐、极具结构性和数学性的美感,用他的话说,这种存在可以抛开悲伤和喜悦,本身就是美的顶峰。这一点从张亚东喜欢的当代音乐中也能窥见一斑。例如他喜欢法国的AIR(空气乐队),两位创始人的学术背景居然分别是建筑学和数学,他们的音乐是和谐、平衡和秩序感的绝佳表达。

在张亚东眼中,玩音乐的人分为三类:更注重语言的,更注重音乐的,以及试图将二者融合的。但他始终觉得所有事情一旦被说得太直白,就变得索然无味。所以他对平铺直叙的歌词和直抒胸臆的旋律有着天然的排斥。“每个人的点不一样,大家可以各找各的喜欢,我们可以和平相处。”

 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

张亚东

聊天的时候,张亚东很喜欢说一个词:“小时候”,并不特指童年,更多是在追忆二十多岁的时光。 

而他真正的“小时候”,是在山西大同度过的。受母亲影响,从小浸淫在音乐世界中,张亚东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:从大同坐7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北京外文书店购买罗大佑的《之乎者也》卡带,再站7个小时原路返回。一天24小时有15个小时都在听音乐,没有音乐睡不着,听到希妮德·奥康娜(Sinéad O'Connor)的CD,跪在床上一直哭;崔健的“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”让他也想在音乐的世界里撒野。一系列冲击让他看到那一代音乐人在文字、音乐上的独特表达。追求个性,每个人都是自然流露。

90年代初,张亚东从山西大同出走,来到北京。朋友都是在琴行认识的,比如孟军、翁嗡等。“聊琴、玩吉他。那时候所知甚少,精神匮乏,体力充沛,感觉充满希望。”如今,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成了音乐行业中的佼佼者。

张亚东对自己在北京进过的第一个录音棚印象深刻。“我‘小时候’进过的第一个棚在白家庄中路。那时候如果第二天要进棚,前一天都得洗澡。因为觉得太珍贵了。”如今录音棚已不存在,变成了一家酒店,但斜对面的地下,有了一间新的录音棚,成了张亚东经常光顾的新地标。说不清是因为那片地界总和音乐有关,还是他潜意识里就是一个恋旧的人,离不开那片充满回忆的故地。 

已经消失的录音棚还有很多,张亚东都如数家珍,并标记上了一段段音乐记忆——在儿童剧院录音棚,他录制过自己的专辑《YA TUNG》和朴树的第一张专辑《我去2000年》;北京电视台录音棚录过《浮躁》,广电录音棚,录过窦唯的《山河水》和王菲的《只爱陌生人》;北京电台录音棚为许巍录制《在别处》…… “多数棚都没了,再也回不去。现在的人们也更喜欢用更快捷的录音手段。当时的声场和环境被录在了那些音乐中,存在于记忆里。” 

张亚东还记起一件小事。有一年他和朋友张有待、沈黎晖旅居伦敦,发现一支叫“Alpha”的乐队,喜欢得不得了。为了买他们的唱片,他连续三天坐很远的地铁去HMV唱片店等待首发。他记得很清楚, HMV的第一层是当红音乐,二三层是流行乐和电子乐,四层是古典乐。那时的实体唱片业依旧兴盛,也没有新媒体和短视频,人们对音乐存有敬畏之心。 

多年后的一个晚上,张亚东突然想起这件事,却发现Alpha乐队解散了。好不容易搜到了主唱的个人主页,却发现只有96个粉丝。张亚东立刻打电话告诉张有待,两人大呼“太心酸了”,随即都点了“关注”,粉丝数立马变为98。“现在的音乐变得很易得,人们的专注度很低,这与过去一个人、一张唱片能带给你的情感反馈无法相提并论。” 

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,音乐都为张亚东创造了一个世界。“有一天坐在飞机上,听着Fred Hersch的钢琴solo,看着窗外,觉得这个世界如此庄严、肃穆、平静,没有一点儿焦躁、不安。你的一切情绪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庇护,音乐是我的避难所。”

 张亚东:音乐教导我如何活着

张亚东

自从上世纪90年代在华语乐坛以制作人身份崭露头角,为窦唯、朴树、王菲、许巍等极具个性与特质的歌手打造专辑,张亚东“金牌制作人”的光环从未退去,合作过的名字与他彼此成就,成为了华语乐坛一个时代的缩影。 

然而,很少有人能想到音乐世界之外的张亚东,在生活里没什么要求——一样东西能吃一年,享受独处,几乎没有工作之外的旅行……大概是能量守恒原理,他在音乐中索求太多的结果。 

90年代至今,在北京生活三十多年,他早已把北京当成第二故乡。“一个地方接纳了你,给了你朋友、机会,让你获得家一样的感觉,还是非常感激。那些年空气不好的时候,出门久了,飞机一落地,雾霾都会让你觉得好亲切。” 

在北京的时间里,如果没有其他安排,张亚东每天都会到工作室。公司上午不上班,下午去处理当天事务,之后用大量的时间练琴和学习新知识。但他从没把音乐当成过“工作”。

从90年代以来,不断有人说张亚东的音乐才能是“老天爷赏饭吃”,但他始终坚称自己在音乐上没什么天分。“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,而我真的不是。这不是谦虚,而是诚实,只有保持学习,‘努力’能让我看到自己的改变,获得更多,才能更加自信。” 

艺术世界对张亚东而言不只有音乐一面,绘画、木刻、摄影都是他感知的方式,工作室里陈列着他几年前创作的油画和木版画。但他也发现,要真正做好一件事太难了。业余玩票可以,但凡想要深入下去,都会成为劳心劳力的事。“音乐这一件事已经让我吃不消了, 12个音符,排列组合成无穷无尽的宇宙,付出一辈子都不够。”

最近,张亚东刚刚听过音乐人Aaron Parks的一场线上讲座。“是一场极其珍贵的课堂,1个半小时,真好,无法用语言形容。好几天过去,再看看,只有5000多个播放。”张亚东说这话的时候,脸上写满了痛心疾首和无可奈何,这与当初某节目导演给他听播放量38亿次的网络神曲时,他不可思议的表情形成了鲜明对照。 

他说:“我不想自己是那种有傲慢病的人,但你喜欢的事物会塑造你,之后会天然排斥其他。这个世界不缺伟大的音乐作品,所以目前我创作与否都不重要。期待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多出好作品,现在对于我而言学习是最重要的,越来越觉得没有时间可浪费。” 

在张亚东的世界里,无论生活还是工作,现实还是回忆,万变不离音乐。他说:“就像古典音乐里的复调,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,构建出一个美好丰富的情感世界。音乐给了我应对生活的方式,它教导我如何活着。”

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,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,可与本网站联系并提交书面通知,本网站可立即将其删除。

上一篇:伯远:新生意气-介绍-风尚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相关文章

辽ICP备2024029792号-1

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,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,版权属原著所有,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联系我们,我们立即删除,侵权联系2091954910@qq.com下架。

返回首页